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我市金融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国、省、市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决策部署,强化货币政策运用,加大逆周期信贷投放力度,优化信贷投向结构,加大对稳企业、保就业的金融支持。上半年,全市主要金融指标实现较快增长,服务实体、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力度、效果持续提高。
贷款增速排全省首位
截至6月,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总额达到968.75亿元,较年初新增151.2亿元,上半年贷款增量分别是去年和前年同期增量的3.3和2.4倍;全市贷款同比增速达到27.91%,高出全省平均增速14.7个百分点,居全省首位。全市金融系统上半年已提前完成全年115亿贷款增量目标任务。
存款实现同比多增
上半年全市存贷款总规模成功跨上2500亿台阶,达到2555.6亿元,上半年新增267.6亿元,同比增长12.47%。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586.9亿元,较年初新增116.5亿元,同比多增21.4亿元,同比增长4.75%。
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见成效
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资阳市中心支行累计向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发放再贷款12.91亿元,银行机构运用专项再贷款资金累计向6家全国疫情防控重点生产企业发放贷款0.85亿元,发放战疫贷4.3亿元。在逆周期调控的支撑下,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对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和商贸以及三农贷款投放力度明显加快,较年初新增108.4亿元,占贷款总增量的71.7%,同比多增77.6亿元,从期限上来看,短期贷款新增6.3亿元,同比多增8.7亿元,为企业提供了必要的流动性支持,中长期贷款新增99.5亿元,同比多增73亿元,有力支持了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和企业复工复产,其中成安渝高速建设项目新增贷款79.5亿元。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
6月末,全市普惠口径小微企业贷款总量达到157.9亿元,较年初新增12.8亿元,较年初增长8.8%。其中,单户授信1000万以下小微企业贷款较年初新增4.2亿元,较年初增长31.9%;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较年初新增8.6亿元,较年初增长6.5%。金融机构普惠口径小微企业授信总户数达到2.28万户,较年初增长5.1%。
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步下降
今年以来,全市新增贷款除部分特殊贷款和循环贷款外,已实现100%参照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定价。上半年,全市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54%,较去年同期下降1.05个百分点,金融机构通过降低贷款利率累计向实体经济让利约1.4亿元,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明显下降,融资贵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