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生活 论坛 人员查询 设为首页 返回首页

资阳

旅游美食
当前位置:资阳频道  >  旅游美食  

人头石、龙首山石刻……带你探寻雁江鲜为人知的旅游资源点


2020-07-23 11:01:03  来源:雁江文旅

特色旅游资源点


今年4月,雁江对全区5个街道17个乡镇全面开展文化和旅游普查现场调查工作。在开展普查过程中,实地勘察小组工作人员被雁江这些特色旅游资源点所震惊,涉及地文、水域、生物、建筑、历史遗迹等方面。最后一期探秘雁江特色旅游资源点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雁江这些鲜为人知的地方。


说到雁江好玩的地方,相信大家不用细想就能报出好几个,字库山公园、花溪河风景区、半月山大佛……,可能在这些你常去的地方,却有你不曾发现的奇观



在字库山公园,就有一处雷音寺绝壁,远远望去就像是一道灰色的瀑布从山上激荡而下不知其所终。7月22日,记者盘点了今年雁江区在文化和旅游普查中,发现的8处鲜为人知的特色旅游资源点,一起来看看有你去过的地方吗?


半边寺沉积构造点 为一处陡峭的山体岩层裸露出的岩壁




位于雁江区石岭镇石河村3社,半边寺旁。属于地文景观主类、地质与构造形迹亚类、地层与剖面基本类型。陡峭的山体岩层裸露,见一出露良好的岩壁,地层为侏罗系上沙溪庙组,岩性为浅灰黄色砂岩,内部纹层较为清晰明显,沉积构造较为发育,见有发育的大型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及砂球结核构造。岩壁裸露高约10m,可见延伸约25m,大型板状交错层理层系厚大于10cm,砂球结核砾径大于5cm。


雷音寺绝壁 远望像是一道灰色的瀑布




位于雁江区宝莲街道字库山公园内、雷音寺旁。属于地文景观主类、地质与构造形迹亚类、岩壁基本类型。雷音寺绝壁由巨厚深灰色含砾石英粗砂岩组成,绝壁朝西南倾,绝壁面有一定弧度,总体较为平整,倾向在200度左右,倾角即绝壁坡度几近90度,绝壁底部变缓,但坡度也在60度左右,高达30余米,宽约15米,砂岩中节理发育,主要有近水平及近垂直的两组节理,远处望去像一道灰色的瀑布从山上激荡而下不知其所终。


人头石 发生坍塌后形成一樽人头形状的奇石



位于雁江区迎接镇卦石村六组。属于地文景观主类、地表形态亚类、奇特与象形山石基本类型。该岩石为侏罗系遂宁组砂岩,受应力作用发生坍塌,后经日积月累的差异风化作用形成奇石。奇石高约5米,宽约2米,其外形酷似人的面部造像而闻名村间,该石位于山坡,四周杂草丛生,将此石衬托得分外醒目,远处看去,极似一樽神态威武严峻的人头,因而得名“人头石”。1951年在资阳火车站以西1.5公里的黄鳝溪修建成渝铁路铁路桥时,发掘了“资阳人”头骨化石,中国发现的第三个古人类头骨化石,也是新中国发现的首枚古人类头骨化石。该人头石的自然景观与资阳当地“资阳人”头骨文化、蜀人原乡文化相当契合。


龙首山石刻 刻有“奇石撑天”四个大字




位于雁江区保和镇金星村和宝台镇东角村交界的龙首山上,属于建筑与设施主类、景观与小品建筑亚类、摩崖字画基本类型。石刻坐西北向东南。石刻长5.9米,高4.8米,宽4.4米,上有李惺易书“龙首山”三字刻石,还刻有“奇石撑天”四个大字,为伍中度所书。该石刻坐落于龙首山山顶,极目远望,树木葱葱郁郁,周边村落散落在山岭之间,极具观赏性。2018年7月公布为第五批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飞虹村观音寺 唐朝就已经存在




位于资阳市雁江区宝莲街道飞虹村3组。属于建筑与设施主类、人文景观综合体亚类、纪念、宗教、祭祀活动场所基本类型。  


飞虹村观音寺在唐朝就已经存在,后历经风霜、朝代形势变化、人为因素破坏等,兴衰无常,现在的观音寺是1980年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寺庙,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寺庙。


该观音寺最大的特点是其独特的布局形式,供分为两阶,半山腰为第一阶,布局形式为九宫九殿,分别为观音殿、三清殿、天王殿、真武殿、玉皇殿等形成9边形,中间为如来亭;第二阶在山顶上,布局形式为八门八亭,有8个菩萨亭呈8边形,中间为七莲池须弥山。两阶均为坐北朝南,九宫九殿与八门八亭独特的寺庙布局在中国佛教寺庙中极为罕见,国内外宗教人士纷纷到此寺庙参观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大堰村天桥 因其高大形似天桥而得名





大堰村天桥位于雁江区临江镇大堰村,原为一水利工程--渡槽,用于灌溉输水,也用于排洪、排沙。目前已失去其水利工程的功能。属于历史遗迹主类、物质类文化遗存亚类、工程与生产遗迹基本类型。


大堰村天桥因其高大形似天桥而得名,实为一水利工程--渡槽。高约35米,长140米,宽约2米。由红褐色色砂岩堆砌建造而成。架设于大堰村神龟寺山谷间。该渡槽由进出口段、槽身、支承结构和基础组成。其支承结构为拱式,由墩台、主拱圈及拱上结构组成。渡槽作为农耕时期的水利工程象征,赋予了其特殊的历史意义。


胡家坝回龙桥 相传有形如龙的蛇坚持护桥而得名





回龙桥位于雁江区堪嘉镇胡家坝村蒙溪河之上,属于历史遗迹主类、物质类文化遗存亚类、交通遗迹基本类型。


回龙桥为石磴、条石桥面组成的简支梁桥。由近20多个桥墩、四十多块板石平铺而成。清末宣统年间,为了两岸群众过河方便,众人捐资,修建一石平桥,桥长约为30米,桥宽约为1.6米。在下桥墩时,忽然发现一条蛇,虽然好心人把它放走了,但是第二天又见它返回原地,蛇形如龙,而龙坚持护桥,是新桥稳固的吉利象征,故美其名曰“回龙桥”。该桥在前些年被洪水冲毁,目前桥面损毁严重,部分桥墩依然在屹立在河中,目前该桥已经禁止通行。


蒙溪河河水清澈,河道狭窄。在雁江区仅流经堪嘉镇胡家坝一带,在该处观蒙溪河涓涓流水,赏回龙桥这一历史遗迹,别有一番风致。


三万村陈家祠堂 距今已有300多年






陈家祠堂位于老君镇三万村3社,属于历史遗迹主类物质类文化遗存亚类中的建筑遗迹基本类型。


祠堂坐北朝南,占地约1200平方米。祠堂木石混构,抬梁式梁架,屋顶施小青瓦,总体呈四合院结构,大门为石质作仿木构四柱三间五楼,高约5米、宽约4.5米、厚约0.4米,门顶部由上至下刻有陈家祠堂四字,已被泥巴糊住,大门牌匾刻有“归衲家风”,门前两侧分别为“祖德崔嵬节彼龙山难擬峻”“宗功浩荡流如雁水觉尤长”。中部东西向横排6间为土改后修建的屋社,穿过屋社为祠堂正房,正房主要为摆放祖先牌位祭祀祖先之所,两侧为烽火样式的墙,当地人称为烽火墙,样式十分奇特,烽火墙外侧分别雕刻有福禄二字;烽火墙两侧为偏房,为当时佃户居住屋社。屋内梁柱、神龛仍残存一些雕刻,雕刻工艺精湛。


陈家祠堂为清代康熙年间修建,距今300多年。除了用作祭祀祖先外,平时族内有重要事务,族中德高望重的老人便将祠堂作为商议的场所,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也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以作为活动之用。新中国建立后,在1952年土改时,将祠堂分给了当地农民,原祠堂中间空旷之地便是土改后修建,据说当时有32间房屋。文革时期,祠堂遭受了较大的毁坏,祠堂被推倒砸烂或改造成了办公场所等,祖宗牌位包括有些藏于其中的家谱等皆被焚烧破坏。祠堂旁陈家后人还保留有一本残破的家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