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高铁资阳北站
成资渝高速公路施工现场
成自高铁首孔箱梁成功预制
成自高铁杨河堰隧道
保和镇黄谷村乡村公路
7月27日,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成都市天府新区正式揭牌,让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有了更强的“主心骨”,区域联动有了更大的“向心力”。同时,明确了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构建交通设施“一张网”,共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雁江正全力推进成资同城化创新发展先行区建设,交通先行成了全区党员干部的共识。成渝高铁、成渝高速、遂洪高速等重大交通干道穿境而过,延伸至资阳的轨道交通资阳线(成资市域铁路S3线)、成都外环铁路、成都东西城市轴线东延线(资简段)等重大项目也进入前期工作,雁江即将步入“三高速两高铁”的新时代。
通衢广陌连成渝,雁江的追求不止于此。雁江正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坚持成资同城化战略支撑,按照“织密、成环、赋能”的建设要求,壮大外延“大通道”,织密畅达“中通道”,激活内循“微通道”,不断完善“1空7轨4高12快4环1水”的现代立体综合交通网络,构建内畅外联的交通大格局。
全域拓展
壮大外延“大通道”
7月27日,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了《成德眉资同城化暨成都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三年实施方案(2020—2022年)》。计划实施项目104个,除加快推动前期15个项目以外,还将计划投资2093.4亿元,用于32个续建项目和57个新开工项目;加快构建城际快速交通网络,以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和高速公路、快速通道规划布局为基础,加快构建半小时轨道通勤圈;成都至德阳、眉山、资阳高峰时段动车平均发车间隔力争控制在20分钟以内,全天动车平均发车间隔力争控制在30分钟以内。
大通道,是撑起一个地方发展的“骨架”。近年来,雁江的“骨架”正越长越壮,交通区位优势日益凸显。把便捷的交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雁江正全力以赴推动大通道建设,从而不断增强区域竞争优势。
作为四川省重点项目的成自高铁,是全省第一条设计时速350km/h的高速铁路,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京昆通道的组成部分,全程设有7个站点,其中包含资阳西站。
近日,在位于雁江区迎接镇龙家村五组的成自高铁杨河堰隧道出口,已经成型的隧道洞口格外引人注目,隧道上方的边坡防护和绿化工程已经完工,隧道正在有序掘进。
“如果成自高铁修好了,回自贡老家就方便多了。”工作在资阳的自贡人郑佳雪对这条高铁很是期待。这条自成都开往自贡、连接自贡至宜宾的高铁,建成后将成为雁江通往昆明和贵阳的南向高速铁路大通道,同时也意味着雁江将从单高铁迈入“双高铁时代”。
成资渝高速作为成渝间第四条高速公路,进一步拉近了雁江与两个区域中心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成渝两地的牵引让处于洼地的雁江“凸”了起来。
在成资渝高速公路TJ2标段原2号梁场所,在装载机、挖掘机和施工人员的配合下,摊铺机正在对道路进行路面结构垫层的摊铺作业,压路机在后方来回碾压……现场负责人表示,成资渝高速桥涵和路基工程完成100%,目前正在进行路面施工,力争12月底前建成通车。
交通兴,则城市兴。雁江正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力争更多过境大通道落地雁江,全面抓实“空铁公”建设,加速构建“1空7轨4高12快4环1水”的现代立体综合交通网络。
互联互通
织密畅达“中通道”
7月2日,雁江区成资同城化交通“断头路”万罗路建设项目开工仪式在祥符镇华泉村举行。全长3.42公里的改造段将铺设沥青路面,按三级公路标准建设,拓宽路基路面,增强道路的通畅水平。
万罗路起于简阳市清风乡万家桥与县道养资路交汇处,途经简阳市雷家镇(望水乡)、雁江区祥符镇,止于雁江区迎接镇接光坝与国道351交汇处,全长22.4公里。近年来,随着万罗路沿线经济社会发展,超负荷使用让万罗路简阳雁江连接段“伤痕累累”,路基窄、路况差成了制约两地交通互联互通的“瓶颈”,也给沿途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华泉村村民对此感触颇深。华泉村共有15个村民小组,其中5个位于万罗路沿途。全村主要种植海椒、花菜、西瓜等农副产品,种植面积近3000亩,万罗路是全村农产品销售的主要通道。近两年来,万罗路破损严重,道路的颠簸让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损坏严重,卖不起好价钱。“今年下半年可以安心种菜卖了!” 看到万罗路启动改造,华泉村村民王斌非常开心。
今年以来,雁江区将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作为推动成资同城化发展的“第一抓手”,按照“互联互通、无缝对接、同网同标、一体运行”的思路,不断探索有利于区域协同发展的合作机制,精心谋划一批投资额度大、辐射带动强、社会效益好的重大交通项目,并通过细化措施、落实保障、优化服务,加快推动紫微大道、老君板永路至简阳马家桥三级公路等一批成资重大交通项目的落地建设,加速构建标准统一的县域连接线路,增强区域流动活力,为活跃经济创造更多的有力条件。
截至目前,全区公路总里程达3970公里,其中境内高速82公里、国道84公里、省道72公里、县道184公里、乡道703公里、村道2845公里。
强基固本
激活内循“微通道”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乡村产业发展成了“重头戏”。畅通农产品种植销售的“最后一公里”,推进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雁江区老君镇龙山村是2018年退出的贫困村,全村以柑橘种植为主,面积达到400余亩。“以前路不通的时候,买卖东西恼火得很。”该村第一书记许俊芳告诉记者,村民以前卖点东西都只能靠人力运输,要背一两公里路才可以背到马路上去,别人还要砍价,村民种地的积极性一点也不高。
今年6月,一条宽3.5米、长1.2公里的水泥路建成通车,进一步完善了全村路网,近10公里的通村通组公路不仅把大部分群众的房屋串联起来,相对集中的产业园里也修起了便道,连通了村民田地,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隔三岔五就有四轮车开到村里来吆喝卖农资,柑橘下树就可以用三轮车转运。”许俊芳说,现在群众的生产生活方便多了。
“要想富,先修路。”近年来,雁江改扩建道路658.45公里,其中,新建通村通组公路220公里,扶贫村公路122.45公里,村道窄路加宽191公里,升级改造乡村道路25公里,改建四好农村路示范路100公里。今年,雁江还将对全区14个镇,总长约65公里的村组道路进行硬化升级改造。全区通村通组公路里程已达2800公里,实现了全区100%的建制村通水泥路,不少村民小组实现了通组入户。
建好农村路是基础,用好农村路才是关键。雁江还投入202辆乡村客运车辆,实现了所有建制村通客车,全面实施金通工程,打通部分偏远乡村出行“最后一公里”。
“凌师,我要到保和,还是在老地方等你!”近日,雁江区保和镇宾家坳村3组村民王素珍拿出手机熟练地拨通乡村客运车驾驶员凌坤的电话。15分钟后凌坤驾驶着“小绿车”来到约定地点载着王素珍和其他村民前往保和场镇,每人只收了3元的车费。“车子随叫随到,价格也不贵,比以前坐三轮车赶场安全多了。”王素珍对凌坤的“小绿车”很是满意。
今年,雁江“金通工程”按照“四统一”标准,对投入运行的202辆乡村客运车辆进行统一喷绘LOGO和特色标语,对130个招呼站、460个招呼牌更换统一样式,新设立180个乡村客运临时停靠点招呼牌,并进行定位信息采集,实现乡村客运规范化、标准化健康发展,不断提升行业形象、服务品质,为群众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
雁江区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决心,下好“先手棋”、唱响“融入歌”,坚持真正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立体推进全域交通建设,为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建设成渝门户枢纽、临空新兴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