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垃圾围城”的现象日益严重。据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国人均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440kg,2016年,全国城市垃圾的年产生量近3亿吨,而且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长。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占地80多万亩,全国600多座城市,除县城外,已有2/3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1/4的城市无地可埋。由此可见我们要把垃圾处理工作的重心放在垃圾分类的建设上。如果不进行垃圾分类,就不能有效推进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回收利用。为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垃圾工作知识的普及。垃圾分类投放需要两方面的因素配合,一方面需要有完善而细致的垃圾回收设施,另一方面需要居民有全面的分类知识,这样才能做到一一对应,真正实现垃圾完全分类回收。目前老百姓对垃圾分类知识还不是很清楚,应从学校到社区、物业等多做宣传教育,让老百姓耳熟能详,做到户户知晓、人人会做,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其次要充分发挥政府对垃圾分类工作的主导作用,明确牵头和责任部门,并制定具有可量化指标的工作方案,明确奖罚机制,强化监督考核。此外,在深入研究分类回收行业链条经济可行性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分类、清运、回收、处理、再生体系。通过互联网+等新兴模式和技术手段,简化垃圾分类环节,降低公众参与垃圾分类的难度。
最后要做好日常的宣传工作,可以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对垃圾分类知识进行宣传,我国是人口大国,垃圾分类的主力军也是广大的消费者,希望相关部门能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对做得好的居民进行奖励,以带动广大居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
做好垃圾分类,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而且有利于资源的回收利用,充分发挥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保护环境,追求环保生活,养成爱护环境就是爱护自己的习惯。
作者:黄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