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场派出所所长刘定伟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纪实
百姓生活网资阳讯(陈依文)刘定伟,男,汉族,湖北竹溪人,1985年2月20日出生,湖北警官学院毕业,大学本科文化,中共党员,2008年1月入警,三级警督,历任民警、副教导员、教导员、扶贫驻村干部、村第一书记、新场乡党委副书记,现任资阳市公安局雁江区分局新场派出所所长兼丹山镇新街村(原肖家沟村)和皂角村扶贫工作组负责人,他先后被表彰为全省公安系统“万警进万家”亲民助民活动先进个人,市、区公安局表彰为岗位能手、优秀党务工作者、2次优秀带兵教导员、2次优秀所队教导员、2次优秀所队队长、3次优秀共产党员、3次优秀公务员、执法之星、防控之星、信息化采集能手、十佳青年民警、年度先进个人、户政工作先进个人、禁毒百日攻坚成绩突出先进个人、平安建设专项行动先进个人、思想政治建设成绩突出先进个人、警民亲活动先进个人、十佳政法干警和扶贫工作先进个人,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
“改良换种增产值,蔬菜水果遍地有;村民住上小洋楼,‘牙祭’打得乐呵呵;公路修到家门口,大车小车进家园;遍地都是蓄水池,种田种地不怕旱;光纤信号牵到家,电视节目轮翻看;家家户户玩手机,田间地头搞直播;天然气管引到户,彻底丢掉烧火棍;自来水管拉进屋,健康生活病率降;‘三保’精准落实处,吃饭就医有保障;文化广场建到村,幸福快乐坝坝舞……”
这是国庆节期间,阔别家乡40多年在海外工作的杨新旺老人,回到四川资阳雁江区丹山镇,对脱贫后新街村(原肖家沟村)和皂角村的印象记,不仅喜上眉梢感慨万千:这里真的“变脸”了,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伴随新时代的春风,迎着党的扶贫政策照耀,在资阳市雁江区公安分局党委扶贫工作领导下,新街村(原肖家沟村)和皂角村两个贫困村在新场派出所所长刘定伟的扶贫带领下,迎着困难上顶着压力干,竭力公关克难向板土要效益。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结束了村民们长期以来靠天吃饭的历史,彻底打破脱贫“不可战胜”的神话。而今,两个贫困村213户贫困户年人均收入从过去不足1000元增长到现在的7000多元,全部达到“国标”实现脱贫摘帽。2018年,刘定伟被上级机关评为扶贫工作先进个人。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12月10日,冒着寒风我们走进了面貌一新的新街村(原肖家沟村)和皂角村,走近了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扶贫“领头雁”刘定伟找到答案。
放弃报考研究生的良机,抛弃机构改革仕途的奔波,搁下期待已久准备要二胎的计划,他断然选择了——
勇担使命为民扶贫
在四川东部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丘陵地带,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资阳,蕴藏着太多的闻名:以十大元帅陈毅,千年苌泓文化,全国柠檬之都,圣地长寿、石刻之乡、成渝经济枢纽而名扬天下。
然而,过去与这闻名相伴的是藏在山区板结土地上的“贫穷落后”:庄稼收成看天色,农耕依旧靠犁头;生病就医缺票子,阿弥陀佛靠保佑;文化生活没电视,围圈打坐靠侃山;村村相连全泥路,出门迎送靠甩腿;自来水没引进村,饮水全靠打深井;宿舍透光漏风雨,房屋全靠泥竹墙;环境卫生脏又差,牲畜家禽靠散养……1080户3155人的两个村就有贫困户213户和贫困人员572人,因此,这里成为国家扶贫攻坚的脱贫战场。
有人说:“走蜀道难,但脱贫攻坚更难。”
一天中午,刘定伟带着民警辅警到新街村(原肖家沟村)远离聚居点“一标三实”登记,突遇村民房屋起大火,在大风中火势迅速向相邻几家群众的房屋延伸,情况十分危急。
他和工作小组的民警辅警放下手中的活投入灭火战斗,当大火扑灭后在清理群众救灾财产时,让刘定伟和所有在场的民警辅警惊讶得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相对富裕一点的一户村民家中搬出能值钱的家当,就只有一台灰尘满面的摇头风扇、一张老朽摇晃的饭桌、二张破烂不堪的木板床、一套缺角补疤的锅碗瓢盆、锈迹斑斑的农用工具和饲养的一头耕牛、一头生猪。一家4口人,这日子能过得像啥样?
看在眼里,痛在心头。一把火“烧”出了刘定伟扶贫的决心。
当得知刘定伟要申请去驻村扶贫,一位儿时的发小在微信中,不解地劝他:有空调舒服的日子不过,偏要到太阳下去当“烤猪”?扶贫工作那么难做,为何还要往“火坑”里跳?那板结土地像石头一样“梆硬”,就是请个神仙来也没招,难道你就不怕搞砸锅?还有的好朋友捎话他:自己的前途都不去操操心、二胎计划都放弃,“伟哥”你到底在想什么?图个啥?
刘定伟的回答很干脆:只求贫困群众早日摘帽,过上幸福安康快乐的生活。
明知山有虎,却偏向虎山行。
大丈夫一言九鼎,他让人折服。2015年9月,刘定伟积极响应党中央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奔小康的伟大号召,放弃报考研究生的机会,抛弃机构改革仕途的奔波,搁下期待已久准备要二胎的计划,谢绝各方相劝阻止的好意,闻令而动选择到条件最差、困难最大、贫困最多、难点最高、矛盾最锐的新街村(原肖家沟村)驻点扶贫。从此,踏上了扶贫的路,肩负起扶贫摘帽脱贫的国家使命。
面对山村思想守旧落后,贫困群众致富信心缺失,擦亮眼睛卸下包袱改变等靠要思想,他断然选择了——
砸破枷锁解放思想
“山区条件差信息闭塞,可我们的思想不能滞后;虽然村里土地板结硬如石,但我们攻坚克难脱贫致富的思想决不能像土一样的死板。”刘定伟在扶贫动员大会上说。
但万万没有想到,进村工作第一天,刘定伟就遭到“白眼”。
一位坐在自家门槛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对刘定伟上下打量了一翻摇着头说:“又来一个凑数的。”一位嘴上叼着烟斗抽烟的老大爷,瞟了刘定伟一眼叹气地说:“神仙都没办法帮我们脱贫,难道你比神仙还‘神’?”
是什么原因让贫困村民对扶贫工作缺乏信心?对扶贫干部的不信任?
带着一连串的问号,刘定伟搁下面子、放下架子,上山下乡、走村串户,把准群众思想脉搏拉直问号。
老生产队长道出实话:一是赖以生存的板结土地,储备不起水,种植产量低,群众靠地致富的信心伤透;二是过去村里来了不少的帮扶队,绝大多数都是走一圈驱寒送暖,根本治标不治本,竹篮打水一场空,让群众看不到希望,见不到成效。
思想的“病根”找到就得对症下药,破旧立新让大家从传统束缚的思想中彻底解放出来。
千招万招,解决问题是真招。刘定伟发动扶贫干部群策群力,将多方筹集的200多万元经费,全部投入到贫困村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中,开办了农民夜校、现代农业科技术知识和扶贫政策解读培训班,让贫困群众实实在在提高思想认识、科学文化知识和掌握种养技能,重获希望再塑脱贫致富信心。
观念一变,行动大变。在村里、街道闲逛的人没有了,田间地里埋头忙干活的人多了,毛林草荒的地很快变成了绿油油的庄稼和长势喜人的经济作物,到处充满丰收的喜悦。一位省领导检查工作路过新街村(原肖家沟村)和皂角村,临时决定停车下去看看,当看到田间地里群众战脱贫昂扬的精神状态和扶贫的成效,不仅翘起大拇指直夸:这里的扶贫工作成效大效果好。
求实求变也带了新天地。新街村(原肖家沟村)和皂角村,从过去清风雅静变成了“快乐老家”:激情欢快的坝坝舞跳起来,幸福美好的歌儿唱起来,丰富多彩的院坝电影看起来,村文化活动中心成了欢乐的海洋……
一根线传去商品的意识,一条路连通了山外的市场,一口蓄水池彻底改变靠天吃饭,他断然选择了——
拨亮眼睛放眼世界
2016年金秋的一天,刘定伟顶风冒雨,来到新街村(原肖家沟村)召开贫困户发展养殖业坝坝会时,在村坡地上见到成熟的橘子无人收,掉得满地都是发出腐烂的臭味;村民家门前屋后的野花椒 “脸蛋黢黑”挂满树枝只等自然掉落。贫困户张大爷很自豪地告诉刘定伟,那是“吃不完的”,甭用管。
但一次坝坝会,村支书提前一天都开始通知参会群众,结果开会时从早上等到下午,只是癞子的脑壳隔三差五稀稀拉拉来了几个人,会也只好“黄”了,择日再开。
事后才得知,原来村里出门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安防基本靠狗……因为信息闭塞落后,村民文化知识缺乏,根本不懂什么是“商品”。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干部。
刘定伟没有把气发在谁身上,也没有去责备村干部的不是。而是,把板子打在“信息”落后问题上。
他请来镇领导、电信移动联通公司负责人、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召开村里没有光纤和网络信号差的问题,让大家现场决定当场拍板,定下解决办法。
决策好定,但具体实施起来就不那么容易?资金来源、机箱建点、占地赔偿等一系列问题,他和扶贫第一书记兵分三路,四处奔走介绍村里信息落后问题。夜里躺在场上不停地翻动手机储存的电话,把自己能用得上的亲朋好友全都发动起来,为村民集智攻关解难题。虽然那段时间他脚跑肿了、口说干了,但他没有一声怨言,一门心思做好事。
村支部书记万朝良说:“那段时间,刘定伟为建机箱安装光纤和网络信号升级,为群众跑东跑西,几乎累得人都要崩溃了。晚上送他回派出所的路上人都恍惚撞到树,还以为撞到人给它说‘对不起’。我俩在研究扶贫工作进展情况,说着说着他就靠在凳子上打起鼾声。”
功夫不负苦心人。2017年,在上级机关和电信部门的扶贫政策支持下,覆盖全村的手机信号全部升级换代、电信机箱落成、光纤宽带线入户投入使用。那一夜,村民们乐开了花,点放鞭炮,载歌载舞,庆祝这一历史性的里程碑。
现在全村家家户户用上手机连通了世界,听到万里之遥的大洋彼岸声音,看到全国、全世界飞速的发展,贫困村民同大城市的人一样享受着抖音,欣赏着自拍相互传递信息的快乐;家家户户都有高清电视增强了商品意识,足不出村就能把自家养的鸡鸭鹅通过手机直播和互联网上销售出去。
常言说得好:要想富必先修路。
针对新街村(原肖家沟村)和皂角村都是泥巴土路不通车,种出来的农副产品过去全靠人背、肩扛、扁担挑运,非常耗时耗力,运输效率底。
为了修好村村通公路,刘定伟和两村的扶贫第一支部书记粟韬、周永反复考察论证,与公路设计部门的同志一道,先搞测量规划线路,然后,跑市、区相关部门汇报村里制约发展的道路问题,最后,通过多方筹资200多万元。于2019年,为新街村(原肖家沟村)和皂角村修通了近20公里的村村通公路,结束了群众挑着大筐小筐、背着大包小包运东西上街买卖的历史。
公路的修通也为村里带来了经济的腾飞,也给村里带来了商机,不少的老板扎堆这里搞瓜果、蔬菜、养殖、种植基地和开办作坊加工厂,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解决了贫困户就地就业增加劳动收益。2020年,两个贫困村各项经济收入达近五百多万元,贫困户就地就业务工人数达3000多人次,直接经济收入达50多万元。
南拳北腿单斗难打天下,众人拾柴方能火焰高万丈,从点到面变独角戏演绎大合唱,他断然选择了——
攥紧拳头规模发展
一枝独花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扶贫必须丢掉传统的“老拐杖”,产业发展要破旧出新走企业化、集团化,这样才能形成链条式的拳头效应。
针对山地特点,刘定伟不断琢磨如何让板结土地花开满枝结出“金元宝”来。他召集全体驻村民警和村委会干部召开“诸葛亮会”共商扶贫经济产业发展大计。随后,从省农科院请来专家,对板土进行结构分析,确定改良换种搞种植养殖规模化发展目标,采取将群众承包的土地转租出来,通过招商引资发展藤椒、凤凰李、大雅柑、核桃和稻虾等种植养殖业,这一决定很快得到上级领导和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
为尽快筑巢引凤让商家集聚落村,刘定伟可功夫没有少下。2018年,他“三顾茅庐”自掏腰包请客吃饭,把资阳本地一个老板请到村里考察藤椒种植,成功签订转租下新街村(原肖家沟村)村民承包土地200多亩,在板地上栽种上藤椒,实现了每年2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
强强联合共同致富。当看见这个项目发展前景好,刘定伟及时与承包商老板沟通,将他种植藤椒的技术传授给村民,带动整个新街村(原肖家沟村)发展藤椒种植业。而今这个村村民种植藤椒面积达到了100多亩,年经济收入达到10多万元。
“为了贫困村早日摘帽,刘定伟是走路、坐车、上厕所、吃饭、睡觉都在琢磨贫困群众脱贫的事。”她的妻子感慨地说。
一次,刘定伟外出扶贫参观学习。他在上公共厕所时,无意间听到有人打电话说:“这几年他养小龙虾发财了,年收入达到1000多万元。”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那一夜,这条“爆炸性”消息让刘定伟兴奋得整夜没有睡好觉。看到他那兴奋劲,同行考察的同志还以为刘定伟发现了“新大陆”。考察学习一结束回来,他就将当地农田的水装了一瓶,抱上一包田里的泥浆,带着干粮和水就往省城跑,农科院的专家都为他的执着扶贫精神所感动,连夜加班进行水质和泥浆化验。结果让人振奋:“稻田养殖小龙虾可行。”
从刘定伟在网上网下调查的结果显示,小龙虾繁殖快、产量高、销量大、价格高、见效快,每年全国各地龙虾销量数量惊人达到数十亿斤,是个不错的潜力股养殖业。
他找到皂角村驻点扶贫第一书记民警周永,把专家的意见和自己调查的结果托盘而出,两人一合计很快达成共识,稻虾养殖就这样试点起来。虽然试点从兴奋到受挫、又从坚持到失败、再从绝望到成功,一波三折几经反复,最终摸索出一套稻虾养殖的有效方法。
为全面推开扩大养殖规模,刘定伟在皂角村组织召开现场会,让试点的村民登台介绍试点经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养殖小龙虾的积极性。就今年皂角村稻虾养殖达到400多亩,年虾创收高达160多万元,让村民尝到养殖稻虾的“甜头”,看见商家收购稻虾和数点劳动丰收的钞票,村民们都乐开了花。
劳力缺失生活无保障,兜里没有票子就医一场空,人畜家禽同屋檐卫生条件一团糟,他断然选择了——
把党的温暖背农家
扶贫政策照大地,我背温暖进农家。
一次,为鼓励村民发展家禽养殖创收,党和政府拨款购鸡鸭鹅兔“苗子”,这时有人向刘定伟耳边捎话出歪点子:近段时间大家很累,扶贫工作很有成效,是不是弄两颗扶贫的“米米”(指钱)犒劳犒劳大家。
刘定伟一听就“火”了,嗓门提高到头顶严厉地说:“扶贫款是党和政府对贫困群众的关怀,岂能挪用去打酒喝?”
对种植养殖苗的采购,刘定伟一律实行驻村干部、村委会委员和贫困户代表“三级人员”参与管理监督的集中统一采购分发制,对每笔扶贫款的使用去向,做到笔笔清清笔笔,并及时张榜公布接受监督,真正让党的阳光普照群众,温暖到贫困户的心窝窝。
有效的宣传,严格的管理,强力的监督,确保了每分扶贫款落到实处,用到扶贫工作的“刀刃”上。五年来,不但杜绝了扶贫资金的跑漏现象,而且实现了政策宣传快、落实快,扶贫资金发放快、到位准和见效快,没有发生一起违规违纪的吃、卡、拿、贪的现象,贫困群众的满意率达100%。
群众是否享受到低保,非常考验扶贫干部对政策尺度的精准把握,也是检验扶贫干部公信力的试金石。刘定伟在把关定向审定享受对象时,严格落实政策条款,依法办理相关手续,确保了全村该享受的群众一个不漏,不该享受的人一个都没能鱼目混珠。
2018年的一天,新场村民张某托关系,来到派出所找到户籍民警尹树勇,欲要求把自己家的三人户口本打成一个人,就可以到民政上办理低保。尹树勇按政策要求审核,张某不属于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村)民;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国家政策规定享受低保的对象,没有给张某“面子”。
看见户籍民警“不开窍”,张某急了!便四处打听托关系找到正在村里和驻村民警,研究扶贫工作推进情况的刘定伟死缠硬磨,强烈要求帮忙改办户口本。无论张某拿出谁的“令牌”宝剑,买来名贵香烟递上,从小都不爱好抽烟的刘定伟根本不吃他这“一杯”。耐心细致地解释说:“不符合政策要求骗取国家低保的行为属违法,能不能办不是我说了算,是党的政策和我头顶上的国徽说了算。”
听了刘定伟义正言辞的话,张某眼前一亮,回头一想:自己每月能挣3000多元钱,根本不属享受低保的范畴。然后,尴尬一笑扬长而去……在顶住各方压力,严格把关下,扶贫队彻底规范了低保享受人员,确保了贫困户全部吃到国家低保。
要想扶贫工作好,先得让群众身子好。
解决群众就医难、就医苦、就医泪“三大”难题,刘定伟是记在本上更是装在脑子里,时刻惦记在心里。
为及时统计造表,为群众办理医保卡。刘定伟和驻村民警、医疗驻点同志加班加点连轴转,统计审核上报人员信息。
很快让全村村民100%的拿到医疗就医卡,享受到国家90%的医疗费用报销,贫困户就医再也不用皱纹愁到额满梯。
随地吐痰到处乱扔脏物,不是高尚精神文明建设所为,小康社会不容我行我素行为,他断然选择了——
铲除陋习锻造文明
成俗难破陋习不除,健康文明生活没保障。
硅谷人见面打招呼,常说的一句话是:“你又有创新了吗?”用应急灯代替马灯,是一种逼出来的创新。扔掉过时的“宝贝”有时是痛苦的,可是“金娃娃”往往在痛苦中诞生。
改变落后的、愚昧的、懒惰的陋习作风,就是一种文明的进步与创新,因此,随地吐痰、垃圾乱扔、飞毛腿上墙、大操大办红白喜事……这些看似司空见惯的生活习性成俗多年,要想改变确实有难度。
破除陋习刘定伟深知肩上的责任和道路的不平坦,但他毫无选择,势如破竹逆行而上。
教育先行,变堵为疏。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座谈会、个别交谈,解开思想疙瘩。把生活中一些不文明的习惯和行为拍成教育图片,从医学、卫生、勤俭等角度剖析养成健康文明习惯的重要性,并利用展板、多媒体、抖音、视频深化教育,让村民对照自己的行为查找陋习,达到从思想骨子里筑牢:清除陋习从我开始,养成好习惯从我做起的目的。
与此同时,刘定伟还从硬件上下功夫。帮助村民修建人禽牲畜分居房、村级公厕、垃圾堆放场、红白喜事定办点,投资10多万元建立文化站3个、文化大院15个,兴建了棋牌室、图书阅读室、网络上网室等文体娱乐设施,组织了锣鼓队、业余文艺演出队,每年举办农民新村物资文化交流节,经常组织村组坝坝舞、歌咏、赛诗会等竞赛活动,促进了全村文化活动的健康发展。
为克服短期效应,确保长效发展。刘定伟组织帮扶队研究制定了《村民公约》《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守则》《村文明卫生健康生活守则》等,建立了基金+办超市、机制+明规定、严管理+强监督的措施,构建起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长效机制。通过“正向激励”与“约束引导”,以及整合电商服务点、开设“幸福超市”来推动落实,评出一批好卫生、好生活、好邻居、好家人、好村民,以及一大批环境卫生、创业增收、依法守信、团结和睦和爱国文明之星,并实施了“幸福基金”奖励。同时也对5名家庭成员卫生搞得差,不爱锻炼,待人不热情,举止不文明的家庭和人员实施了处罚。通过这种“奖惩模式”,让群众学有目标、赶有方向,你追我赶、争先脱贫,形成全村上下上帮下干、勤劳致富的良好社会风尚。
好吃懒做不是共产党人,偷抢沾毒涉黄不是小康社会,坚决拔掉根植社会的“肿瘤”,他断然选择了——
法治扶贫点亮平安
“家里有人不,门大大开启不怕掉东西吗?谁家的小孩,到处乱跑不怕人贩子抱走?成熟的水果园,怎么没有人看守不怕偷?”……
2020年11月20日下午,正在地里干活的唐文良老人告诉,这就是现在新街村(原肖家沟村)和皂角村在公安机关法治扶贫后,带来的良好治安环境。
“扶贫路需要平安路,脱贫攻坚更需坚强法治后盾。”刘定伟说。
2015年9月,一场秋雨将刘定伟护送到了雁江区新场乡扶贫驻点新街村(原肖家沟村),针对这里严峻的治安环境,他横下一条心:穷则思变,治乱须牛刀。宁可负其身,不可负其民,为扶贫工作扫清 “拦路虎”。
决心大,行动更大。刘定伟和其他扶贫干部一碰头,从市、区公安局请来法律和禁毒专家,在村里开办了普法、禁毒等法律知识讲座和解读辅导学习培训班。通过举办村社法治宣传图展、发放法治宣传卡片、墙上张贴法制宣传知识、组织法制知识坝坝竞赛、印制防盗防抢防毒措施方法等多种形式教育宣传法制和禁毒扶贫,增强了群众的法治意识,提高了自觉守纪守法和护法能力,治安环境得到改善提升。近5年来,两个扶贫村没有发生一起恶性案件和命案,刑事案件几乎降到“冰零点”,现在白天晚上、上街赶集、走路坐车都踏实安全放心。
社会治理不能“枪太软”,平安建设更需重拳打击。
2020年1月中旬,刘定伟在进村了解贫困户春耕难题返回派出所的路上,发现从外地打工回家过年的肖某眼神 “不正”,见人就慌里慌张躲躲闪闪,走路摇摇晃晃精神不振。
凭着多年丰富的公安工作经验,有着“火眼睛”“活雷达”头衔的刘定伟,一眼觉察出此人可能有沾染毒品的嫌疑。
违法行为露头必打,否则祸患无穷。
为不打草惊蛇,刘定伟没有直接动手,突然转弯改变行驶的方向跟踪“瘾君子”。同时,用微信发出增援信号和共享位置。等到驻村扶贫民警范明华和正在附近巡逻的辅警宋贤斌赶来,合力包饺一举抓获“瘾君子”肖某。经派出所抽样尿液检查,结果成阳性。
在铁的事实面前,肖某对自己在外打工吸食毒品的违法事实供认不讳,最后,被公安机关依法处以2年强制隔离戒毒。
按道理这件事情可以将案卷打包入柜完事了,但刘定伟却举一反三,以此为契机,在全村进行了一次禁毒法治宣传教育,使大家深刻地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性,坚决表示:不碰、不沾、不吸、不贩、不制毒品,彻底远离毒品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脱贫致富中。与此同时,刘定伟还组织派出所和扶贫帮扶队员对全村进行了一次毒品清扫突击检查结果为零。通过这次宣传教育和突击整治也收到良好的效果,到目前为止,这个村平静了,再也没有发现有人吸毒,更没有贩毒和制毒的现象发生,村民们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攻坚战斗中。
国责重于山己利轻于尘,忠诚为党为国情系贫困百姓, 全力以赴拼到脱贫最后一秒,他断然选择了——
抛弃杂念决战打赢
“今朝扶贫山村,千秋有功国家。”这是刘定伟坚定扶贫决心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大爱、对国家的最高情怀。
2019年8月23日,刚执行特殊警情任务,马不停蹄归来的刘定伟,安排好派出所日常工作,就扛着锄头、头顶草帽、肩搭毛巾、背着挎包、水壶和干粮,迎着初升的太阳踏上扶贫的山路,带领群众挖沟铺设自来水管。
为了赶在暴雨季节到来之前,将水管全部埋在地下,那段时间他真是豁出命来拼了。白天顶着烈日干,晚上带着矿灯挖;为争夺时间,豆大的汗珠从头发林直冒、衣服裤子汗流浃背湿透鞋、双手握锄把磨起血泡、家里再有天大的事……都无法让他分心分身,累了撑着锄头靠一会、渴了自带水壶喝一口、饿了拿出生红薯啃两口……
经过半个月的连续作战,硬是在特大暴雨来临之前,将长达3公里的自来水管成功下埋牵到群众和贫困户家里。从此结束村民祖祖辈辈喝地表水的历史。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也给村民带来实惠,从村里今年群众看病就医一览表显示,全村因饮水生病率同比2019下降了98%。
国事重如山,家事暂靠边。
新街村(原肖家沟村)和皂角村两个扶贫工作组的全体同志,在刘定伟的带领和影响下,新场派出所扶贫5年来,5名扶贫民警人人都面临国事、家事只能顾一头的考验:1名已婚民警,妻子分娩无法在现场陪护,孩子降临人间也只能通过微信视频看看。两名年轻民警战斗在新冠病毒一线,扶贫帮困解难题不能离开战位,收到“吹灯”信;1名民警的亲人病故也没有回去送终,全身心投入决战脱贫攻坚战斗中。
虽然扶贫刘定伟年纪不大,但操心费神白发添数;面对日晒风吹雨打,白脸已变“非洲版”;走村串寨遭狗追咬,摔伤疤痕烙印在身;上山下乡爬坡上坎,脚磨打起厚厚茧疤;血泡打了无数个,胶鞋穿破20多双;汗水流了无数,“减肥”掉肉30多斤。但值得庆幸的是,他的付出没有白费,与驻村扶贫民警精诚团结携手前行,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接受了省、市、区扶贫“国标”检查:两个村213户贫困户572人全部摘帽脱贫。
点评:
新时代最美的人民情怀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是脱贫村群众对扶贫干部资阳市雁江区新场派出所所长刘定伟的评语。从2015年驻村扶贫以来,刘定伟矢志不渝坚守脱贫,始终把扶贫工作当事业干为民谋发展谋致富。他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想办法带领扶贫民警等工作队和贫困群众攻坚克难谋脱贫打赢,把自己的智慧、汗水、心血和付出凝成了“摘帽脱贫”,将新街村(原肖家沟村)和皂角村不可战胜的脱贫“神话”变成了脱贫现实,让贫困群众走向“康庄大道”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在扶贫路上,刘定伟使命如山勇挑重担,迎着朝霞出披星戴月归,晴天一把汗雨天一身泥,顶风冒寒抗酷暑,无怨无悔战天斗地为民谋脱贫,用忠诚豪抒大写了一曲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时代凯歌,这就是新时代最美的无私奉献和爱民为民情怀。今天,在全国上下决战脱贫攻坚的最后时刻,我们隆重推出刘定伟扶贫先进事迹,就是要激发大家决战决胜,为全面夺取扶贫脱贫攻坚奔小康的彻底胜利,贡献四川公安力量而拼搏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