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竹编源远流长。据清乾隆版《安岳县志》记载:普州(今安岳)产的竹席,已远销保宁(今阆中)、仁寿。清朝时期,竹编与文化艺术结合,最初是在竹扇上、枕席上出现各种方块形、万字格等图案。清光绪年间(1875—1908),安岳已能制作普通细席和精美细席。尤其是用竹丝编制的“龙凤席”,细薄、光滑、柔软、可折叠,成为御用佳品。
2009年,安岳竹编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近年来,安岳竹编艺人们不断创新,将竹编艺术和生活用品完美融合,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汪尚秀便是其中之一。
汪尚秀,安岳县李家镇人,曾获四川农村青年编织明星大赛优秀奖、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国际竹编竞技“太阳神鸟——传承匠心”最高奖,荣获首届“安岳工匠”称号。连续四年被安岳县妇联评为“三八红旗手”,曾接受四川日报记者采访,上报宣扬非遗传承人事迹,她的作品在2018年广交会上,深受国内外客人好评!
【安岳竹编艺人汪尚秀】
从事竹编工作多年的汪尚秀,靠着一双巧手,编制的作品精致万端,细如发丝,薄如蝉翼,栩栩如生。她设计了竹编包、做过瓷胎竹编、用竹丝编画……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下汪老师的部分竹编作品吧。
水月观音(“紫竹观音”)
水月观音俗称"紫竹观音",是全国罕见的北宋石刻艺术珍品。紫竹观音是安岳石刻毗卢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刻造像,被誉为“东方的维纳斯”。汪尚秀根据紫竹观音造像设计的竹编作品,于2019年1月16日开始编织,历时4个月完成,竹丝细度为16丝1cm,运用彩色编织,成品受到专家、学者认可。
竹编双面隐形观音
竹编书画作品
贾岛诗《夏夜登南楼》:水岸寒楼带月跻,夏林初见岳阳溪。一点新萤报秋信,不知何处是菩提。2020年,汪尚秀将这幅作品再次用竹编创作编织,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完成作品,竹丝细度14丝1cm,多处运用分丝编织法,使竹编作品更生动,字体完全恢复原稿。
【竹编书法作品《夏夜登南楼》】
其他竹编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