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州一名骑着电动车的外籍男子因违规载人,在路口被交警拦下,之后他主动攻击执法交警,5次用力推搡,暴力抗法。登上网络热搜的山东大学国际部“学伴门”事件更是让广大网友义愤填膺,引发一系列吐槽。
中国文化中历来有礼遇外宾的传统,或许加上近代以来积贫积弱的不幸,“外国人”在中国总是既被视为异己,同时又享有各种特殊的优待。这种纠结的态度落实到政策层面时,就形成了一套为外国人独享的“超国民待遇”。除了外国留学生在中国大学各种优待之外,最为普遍的就是外资企业在税收、审批、征地等各个环节的超国民待遇。以致在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间,“假外资”企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最为独特的现象,看中的无非是超国民待遇中蕴含的巨大利益和机会。
在某种情况下,“超国民待遇”或许是改革开放初期阶段不得已的一个选择,以吸引国际上的一些大企业集团前来投资办厂,但“超国民待遇”若是长此以往地坚持下去,则意味着国家或地方政府在税收等一系列的重大环节上都不得不作出相当大的牺牲,这种以牺牲纳税人钱财为代价的招商引资行为,显然只能是一种过渡性选择。归根结底,“超国民待遇”的政策是与市场的公平要义相违背的,这是保障每一个企业都能公平地站在同一起跑线与起跑点的关键所在。
但是,中国和世界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无须赋予谁超国民待遇,就足以对全世界的资金、人员构成诱惑。充斥于北京CBD写字楼里的世界500强企业,绝非仅仅为了税收减免而来;涌入中国长期居留的“老外”们,也未必有多少富贾大亨,更多的却是来寻找机会的普通人而已。
毫无疑问,“超国民待遇”给了相当一部分外国人和外资企业优惠的同时,却为本国公民公平竞争人为设置了许多不公平的门槛。现在已经是时候结束外国人超国民待遇了,中国人从来不歧视外国人,却也不再愿意接受让外国人在中国享有特权的“逆向歧视”政策。让外国人像中国人一样遵守中国的法律,在此基础上享有和中国人一样的权利,就是对外国人最公允的优待。
作者:周琴